准备2022届考研的考生,目前正处于火热的备考状态,每当问起考研难不难考的时候,总会有很多人不约而同地回答道:难;当然,也有少部分人说考研很简单。
纵观全局,不论是考研还是其他的学历提升方式,难不难考受到外界和本身的因素有太多太多,也需要我们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如:个人基本情况、学习时间、学习氛围、家庭因素等等等等。
一、院校、专业选择难
选择的院校专业不同,其竞争难易程度会有很大的区别,虽说考研的公共科目大家考的都是一样,但是不同的院校的要求是会有一定的区别的,尤其是34所自主划线的院校,兴许你总分达到了要求,但是因为某个科目的分数没有达到他们的硬性要求,那你被刷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二、信息差
学习资料,这对有需要的考研er来说,绝对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毕竟现在很多真题、资料都比较难找,尤其是个别专业,就算是那些大机构也不一定能拿到全部的真题。
除了考研真题之外,还有一些需要考研er需要留意的是各院校的历年报录比、参考书目、重难点分析等等,这些往往都是很多培训机构有相关的切入,考生自己要注意甄别,尤其是重难点分析,基本上除了那几个考研界的大佬级别之外,其他的可能不同机构都有自己的一套,尤其是专业课。
三、考研热潮出现
有去看过历年参考人数的人就会发现,从2015年的参考人数165万人次,到2019年的290万人次,2020年的341万人次,到2021年377万人次,你们猜今年的报考人次能不能突破到400万呢?
从近年来各高校发布的招生简章来看,名校推免比例在增加,虽然现在高校都在不断扩招,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招生人数的变动远小于报考人数的增幅,即在招生人数变动不大的前提下,随着推免生的增加,留给统考考生的机会就
少了不少。
五、个人原因
考本校研究生,这个对于考生来说会有比较容易,在怎么说在学校呆了4年,对于学校的很多东西都是比较熟悉的,比如导师、,如果再加上考本专业的话,专业课的学习时间都可以省去不少,虽然这个在院校专业选择的时候才会比较多的考虑。
六、考研是孤独的
且这些人更多的是需要通过自己孤身复习,自己默默地参加考试,深怕周边的人会发现自己在考研,毕竟要是万一还没考上,总感觉会丢了脸面,相信这样的考生还是比较多的,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自己脱产备考,但是不敢告诉父母,在外面租个小房子就展开了备考复习计划。
同时,各种大考其实在某一层面来说也是“残酷”的,你不仅要和别人竞争,你还要和身边的人竞争,在很多时候,少了一个人和你竞争,可能你身边的人就上去了,还记得去年那个复试群吗?这就是其中一个反面例子,只要干掉其中一部分人,想着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没想到不按正常套路出牌。
综上:上述只是列举了部分考研路上会遇到的一些难题,考研er如果能解决其中部分难题,也许就找到了一条崭新的大道。
比如说找到身边的“学长学姐”,除了问一些考研的常识、以及院校的一些基本情况,还可以问一些其他的,比如历年真题资料、重难点分析、报录比信息、复习方法、复试技巧等等,如果别人不方便,那你可以通过一些渠道,从侧面打听下获取的渠道等等,总之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