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其中政治的复习就是听课打基础建立概念框架+小程序刷 选择 题强化+分析题考前一个月背诵—— 200小时政治78分,重在选择题,分析题最后一月背诵,二战在职复习方法
而英语则是全面围绕真题的复习,其中英语单词是基础,真题是复习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也为大家介绍了辅助英语复习的小程序——英语复习真题为王,单词为基础,真题为准神,踏实是保障 ,在英语文章中,我们还谈论了脚踏实地,其实很多方法我们都知道,但总是在寻求捷径,这其中反而浪费掉了很多时间而没有实际的收获, 最终会发现正如俗话所说“大道至简”,或者说“慢慢来,比较快”。
在数学方面,我们强调从考点,思路和计算能力三方面去提高,这其实也揭示了做题的本质,有知识,有思路,还要能算对那就是高分。不管是在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的把握中,还是在做题后形成做题思路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思考和总结,还分析了大家比较适合的习题集——考研数学名师习题点评;考点,思路,计算缺一不可,重在总结
有同学留言说受益匪浅,小编很开心,希望上面几篇对大家有帮助。
今天小编继续跟大家谈谈考研过程中少走弯路的话题,很多同学第一次考研,对各学科特点或者学习方法不一定把握得准,对考研复习节奏也不一定清楚,小编本身是边工作边考研,不管是自身的实践,还是身边同学的案例,对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还是有一点体会,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事半功倍,全面发展。
01
万物皆可听
最开始,我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位室友考上海交大法学院,他每天的学习手里在写什么不知道,但是手机始终外放机构讲课的音频,在寝室放声音很大,我每天都听到,他在看书的时候听,打扫寝室的时候听,洗脸刷牙的时候听,路上也听,后来很顺利被录取了。
毕业多年后,我也开始准备考研,因为我已经上班,上班期间总不能打开电脑看课程视频,作为一个社畜,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公司,早晚路上通勤时间也很长,这给工作外复习带来很大困难,我也是想起来这位同学的做法,在喜马拉雅上面搜了政治课程的音频听,说实话听的效果是没有看书学习或者看视频的效果好的,很多时候听的有一句没一句的,但是听音频那就是无限循环啊,考研的整个强化版我循环了不下十遍可以说。你会发现其实听的多了就做题拿起来也就能直接做题了,一没看书,二没做笔记,也不是不可以,尤其是二战的同学,对大部分知识已经有一定了解,通过听音频学习就可以保持记忆或者深化理解了。
考研也提到过在喜马拉雅上搜专业课听,其实对于时间紧张的同学,视频内容也可以转换成音频,反复磨耳朵,这一点对于没有太多时间坐下来看书看视频学习的同学来说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02
学而不思则亡,思而不学则怠
大家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中,相信都有类似的体会,为什么我和学霸都是听的老师的课,都是看的一样的书,甚至做的也是差不多的题,为啥就是考不过人家了,学霸是有什么特异功能,其实硬件上大家都差不多,我认为大多数学霸是聪明的,他们的聪明我这里并不是指的智商比别人高多少,而是他们懂得思考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老师在讲的时候,看书的时候,做题的时候,学霸不只是被动的吸收,不是简单的输入,而是在输入的过程中,大脑中对知识进行加工,分析,理解,加工的深度越深,对知识的把握也越大,他们通过新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通过联想,演绎,推理,类比等方式进行关联或者结合,对知识的理解自然比大多数一般人要理解的深一些。小编在上一篇写数学的文章的时候,就写到了我初中同学的小例子,以及数学老师都建议大家总结和思考的例子,大家可以结合上一篇理解—— 考研数学名师习题点评;考点,思路,计算缺一不可,重在总结
普通人可能做一道题,就是做一道题,学霸可能除了做题,不止做了这道题,把相关知识都想了一遍,把错误选项都分析了一遍,把老师命题思路在脑子里面演绎了一遍,外面看起来学霸盯着一道题很久像个傻子一样,这个功夫自己已经写了三道题,没想到自己才是傻子,学霸这些脑子里面运行
的我们看不见的东西,才是拉开差距的本质。
考研老师在说到大家要做多少题的时候,其实区分差距的不是做了多少题,而是题做题对了,错误选项也分析过了,那其实相当于一道题做出了四道题的水准。
0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大家记忆同样一个东西,学霸今天学了,明天再复习下,看看昨天的笔记,一般人今天学了,明天继续学新的,做了题做过了做对了就过了,做错了当时也知道什么原因错了,以后也不看了。这两个方法,我想大家都知道哪个复习效果好。
这是王江涛老师书中讲他的复习过程,只背新单词,不复习就单词,一本书背完了,其实记下来的很少,正如艾宾浩斯曲线图所示:
很多知识的学习都依赖于记忆,就像数学这样的学科,最起码你公式也是要记下的吧, 泰勒展开第一遍记住,一个月不看,上考场还是写错,所以这里小编提醒大家,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新东西,每天或者每周要留出一点时间回顾下旧知识。复习效果会加倍。
04
杜绝形式主义和自我感动
我常年混迹于微博看大佬们分享的资料,很多笔记做的好的博主,回头才发现竟然没有考上研究生或者考的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的笔记那是真的很漂亮,看大佬的笔记不禁感叹大佬太厉害了。但是不得不承认,做一份漂亮的笔记,需要大量的时间,这个时间超出理解这个知识的时间,是一个性价比非常低的行为。还有一种是很多人晒打卡,或者喜欢加入打卡群,督学群,每天完成任务刷成就感,但是考研成绩的好坏,不是看你平时打了多少卡,不是看坚持了多少天,不是看笔记多漂亮,而是最终的复习效果怎么样。
我这里并不是否定所有的记笔记的行为,也不是说打卡学习就是错的,而是说这些行为对复习效果有作用就是好的,而不是说做这些就是为了看起来好看,或者自我感觉良好。
如果你软件用不了那么好,在本子上自己画画思维导图写写笔记自己能看懂就行,如果你是书上习题册上记笔记的那种人,就连笔记本都不需要,如果你是记了笔记也不看的那种人,就笔记都不用记,什么时候想起来翻书就行。如果你是早上十点起床复习状态才好的人,就不要跟别人一起早上六点起床打卡,如果你是每周必须要放一天假休息的人,就不要学着别人7×24小时学习。实际一些,而不是看起来好一些。
05
死磕考研,但又不死磕
死磕考研,这里是这个总目标,这一年很难,我们要坚持,但是又不死磕,指的是,你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有困难,你会遇到一个不理解的知识点,已经反复听了两遍课程了还是不理解,你会遇到不会做的习题,算了一下午还是算不对,你会遇到背不下来的东西等等,这种情况怎么办,一直往下耗时间?这种情况建议大家换个思维,不要纠结,过!!!先跳过。如果一个题思考了几分钟还是没有思路,就看看答案,去研究答案,如果一个东西背了一段时间背不下来,先去活动活动,出去散散步看看湖边的孔雀,说不定更有利于记忆,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有些没有思路的题目,上个厕所居然想出了办法,有些不理解的知识点,在学到后面的知识的时候,前面的居然也懂了。是的,确实是这样,不要在一个地方耗费太多的时间,换个方法,或者跳过。如果一个老师讲的内容不理解,换个其他老师的听听,如果一个书上讲的不清楚,网上百度下或者b展上再找找有没有相关内容。
正如考研老师所说,个别题目别纠结,放一放,过段时间说不定会有灵感,不要在个别地方卡住浪费了大量时间。
06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对于考研来说,我们的敌人不是其他同学,而是那张试卷,全国400多万考生,你不可能去了解,但是了解这张考卷,是我们能够做的,在之前讲英语的复习方法的时候,我们说以真题为准绳,大家可以回顾下—— 英语复习真题为王,单词为基础,真题为准神,踏实是保障 ,也就是说,真题怎么考,我们就怎么学,一定要了解真题,不管是数学,政治,英语,专业课,我们知道考试是上午还是下午,什么题型结构,考察什么能力,我们就要练习这样的能力。
举个例子,考研试卷要求我们三个小时做完,我们就要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试卷要求我们字迹工整,我们就要尽可能写的整齐,试卷要求我们闭卷,我们在平时就要习惯于闭卷答题,而不是边看答案边做题,也不是做一个题对一个答案,这些不良习惯都要克服,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注意锻炼这方面的能力,考卷要求我们是连续的三个小时考试,那么我们也就不要看两页说,刷半小时微博,这些大家相信都有体会,按照考试要求来复习,已经超过绝大多数人。
07
使用一些小小工具
08
文无定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大家都看过很多经验贴,当然你现在看的这些,也是我的经验之谈,但是我想要说的一点是,人无常师,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文无定法,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经验贴中的内容不一定适合你,大佬能复习俩月考上,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考上,大佬的基础,大佬的目标院校和你都不同,当然你的基础你的背景和我也不同,所以所有的经验贴都只能是借鉴,今天写的这些也只是为大家提供一点参考,你可能有更好的办法,更高效的复习方式,更多样化的思维,超群的记忆里和智商等等,总的来说,人与人天生有差异,只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管什么方法,结合自身实际去使用,才可能有好的效果。
今天的最后,如果大家有什么避坑指南,也可以给小编留言,大家相互学习,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