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考研辅导班-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研经验考研真题…



原标题:人大考研辅导班-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研经验考研真题分数线参考书

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初试专业目录、参考书、复试分数线、真题以及初试经验等几部分的内容,不过由于20的分数线还未公布,所以分数线以19或往年为基础,作为参考,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专业介绍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是历史学科的核心专业,通过研究作为整体的历史过程及其形成的历史认识,阐释其变化发展和内在规律,探讨历史知识的性质以及历史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范畴、思维、程序、理论和方法,总结史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内涵、类型及其运用规则。

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学风,系统、深入地掌握历史 唯物主义 和 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的史学理论与方法,对中外各种主要史学理论、中外史学史具有较宽广、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批判地继承中外史学遗产,正确评析当代史学思潮和史学流派,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前沿动态有较深的认识,能够运用一门外语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和较高的写作能力,掌握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工具,研究视域开阔,理论基础坚实的,具有创造性研究的能力。

2、招生数据

2.1 专业目录

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院名称: 历史学院

专业代码及名称:0602z2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

633历史学综合

2.2 考试参考书

《中国古代史(新版.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 朱绍候、张海鹏、齐涛

《中国古代史(新版.下册)》 福建人民出版社 朱绍候、张海鹏、齐涛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中华书局出版 李侃、李时岳

《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上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桧林、郭大钧

《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桧林、郭大钧

《古代汉语(全册)》 中华书局出版社 王力

2.4 2019年复试分数线

总分:330

单科(=100):55

单科(>100):180

3、经验分享

我本科是普通的211,专业经济学,上岸人大历史院,由于我不想天天跟数据和模型打交道,所以就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历史学作为考研方向,由于的大一开始就一直在看历史学的一些著作,所以对历史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自信,故而选择了去读历史的学硕。

接下来说说我的复习经验:

1、政治

这算是我挺花功夫的一门了,因为本来高中学理,觉得自己基础不好,就早早准备了。我是暑假开始准备的,买的是考研的精讲精练(很多人买的是红宝书,比较权威,但是我觉得精讲精练内容排版比较清楚,两本书的功能是一样的,二选一即可)。所以我暑假七月份是每天看一章精讲精练,做一章1000题,暑假结束,1000题也做完了一遍,注意第一边做1000题要写在练习本上,或者用铅笔做,因为后期还要做第二遍,做错的题目再回到精讲精练上找答案,还有第一遍做不要刻意去记诵,理解知识点更重要。

后来九月份开学上来后,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了一遍1000题,这样做完后差不多11月份了,这时候风中劲草出了,这本书是知识点的浓缩版,有很多人推荐,所以我也买了,虽然排版花花绿绿不太清晰,但内容整合的还是不错的,里面会有近代史时间轴和毛的著作集合,这时我就每天看一两章风中劲草,再过了一遍1000题,这个时候精讲精练这么厚大家就不用再去看了。然后差不多时间肖会出一本时政热点,推荐购买,做错的题可以写在错题本上。再说说《命题人讲真题》这本书怎么用,其实政治真题参考价值不大,大家做一遍知道出题思路就可以了。这本书里有张马原大表很不错,可以帮助大家记诵。再到后来十二月份各种压轴卷都出了,必买的是考研的四套卷八套卷(政治跟着肖老一定不会错,事实也证明今年的主观题肖四全都压中了!),我的话各个机构的都买了看了,蒋中挺压轴五套题,任四,米鹏三等,但是大家还是以肖为主,有时间的同学可以考虑后面几种。

关于政治背诵,我当时也很迷茫,不知道背什么,客观题的话大家不用都背,一般做过的选择题都会有印象,后期就看风中劲草,背诵里面的加红加蓝知识点就可以了。至于五道主观题,第一道马原,我是依照风中劲草列了纲,然后都背了(马原重点是辩证法和认识论,但今年考了真理与价值以及科技),所以大家还是要都背。后面几题背肖压轴卷即可。我的话,到考研结束,1000题做了有四五遍,本来政治选择想拿45+,但今年客观部分也偏难,拿了40分。主观题的话我全写满了,答得还可以吧,拿了39。大家如果想考70+,选择题一定要保持在35+。

2、英语

大家知道考研英语阅读是大头,所以我先把97-03年的真题阅读做了一遍,第一遍是裸做(不查单词直接铅笔做,体验下真题风格),第二遍是精读,我每天做两篇阅读,把里面的长难句和生词全弄懂,再通篇翻译写在纸上。之后同理再做03年后面的真题,建议12年后的真题可以留着,后期作为模拟考试用。我暑假是只做了英一真题的阅读,做了有三遍。有些人是专门买了长难句解析这本书,我觉得没必要,只要把真题里的长难句弄懂一般没问题了。(英专的同学一般看了句
人大考研辅导班-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研经验考研真题…插图

子翻译就能读懂结构了)后来觉得阅读材料有限,又买了大家推荐的丁晓钟外刊超精读,翻译了大概20篇左右,后来由于时间紧张就没做了。

完形填空是0.5分一个,性价比不高,大家不要花太多时间在这种题型上面,还是要抓大头。翻译的话我也是做了真题的翻译,今年也很幸运考得不难。作文分为小作文和大作文,我买的是王江涛的满分作文,小作文各种格式都有分类,还是不错的,建议真题的范文也可以看下。最后再强调一下,充分利用好真题,至少做三遍,一本书做三遍好过三本书做一遍,道理大家都懂的。

3、专业课

专业课给大家具体说说,因为对于考研,本质就是一场信息战,谁掌握的考研信息更丰富,谁就能在考研复习中游刃有余,甚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考研信息的收集必须贯穿整个考研复习过程,并且需要根据情况不断地进行更新和筛选,以确保自己所掌握的信息的准确性。需要收集的信息主要有参考教材、授课老师和历年真题。

所以大家要学会利用资源,比如加专业群讨论题目,去学校的论坛或者学校里请教学长学姐等等,还有就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建议早点开始复习,或者跟班学习,班推荐一个考研公众号考研臻选上的独峰,除了专业课可以一对一外,那儿还有清北的学长学姐免费答疑,觉得挺好,所以推荐给有意愿的同学。另外专业课复习过程中要学会总结同一题有哪些解法,弄懂每一种,然后比较哪种最好,为什么,最后转化为自己的解法。同一题型的总结,还有很多题看起来是很像的,但解法可能完全不一样,比较它们的区别,然后记住它们,记住了就提高了你的解题速度,节约时间,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然后下面我将按照参考书、辅导书、真题、论文和古汉几个方面给大家详细讲解我的复习过程和建议:

1、参考书

(1)中国古代史

①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下册(这两本书的优点是知识点全,易于理解,缺点是体系性不强)

②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这本书的优点是体系性很好,编写很规范,而且对于做名词解释很好和论述题很好,缺点是知识点不是很全面)

③ 北京师范大学(晁福林、宁欣)—中国古代史上下册(这本书的知识点还是比较全,建议和朱绍侯的配合使用,主要是用于弥补朱绍侯上没提到的知识点,这次真题里有个名词解释只有北师大的书上才能找到)

④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这本书多看看,适合做论述题,比较有深度。

就我个人观点,这6本书就够了,而且也比较好。我也看过张岂之的书,感觉不怎么样,而且长篇累牍。至于翦伯赞《中国古代史纲要上、下》我是强烈不建议把这本书拿来应付考试的,这本书的用语不适合用作考试,而且知识点不全面。

(2)中国近现代史(1949以前)

①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这两本书,真的很好,体系性很强,用语适合答题

② 李侃—-《中国近代史》,其实我是不建议这本书,这本书的体系乱,很啰嗦,而且很多观点也很陈旧,很乱,很多知识点需要自己去从课本中四处归纳起来(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选书应该选哪种可以很好应付考试的,答案可以从书上直接找来的,)

③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这本书还勉强,重点关注民国时期的内容

总结:书千万不要用太多,不然会把时间浪费了

(3)辅导资料:

?《长孙博名词解释》+仝晰纲《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这两本书的优点是名词比较多,但是缺点非常明显,尤其是长孙博的书,长孙博很多名词解释是直接从书上摘抄下来的,很多名词解释是的答题是不全面的,有很多废话,要想得高分,这两本书的名词解释必须自己整理一下,另外不要太过分依赖长孙博的书,由于他的书是市场畅销书,人大出题已经有意避开他书上的名词解释(对比真题就知道了)

?长孙博的论述题—–可以看看,这本书收集了一些历年名校真题,但是他的答案组织的不行,需要自己去整理,不要希望考试一定能从这上面遇到同样的题,这种几率很小。

?山东大本就是《历史学辅导全书》以及《历史学题型联系》——我认为这本书必看,原因就是这本书体系很好,知识点很全,考试论述题只要不是很偏一般都可以从上面找到题的大部分答案。一定要做看他的课后习题。

?范无聊的书—–这本书有价值的是前面的专题模块,后面的名校真题还不如自己去收集一些名校真题,如果自己有专题资料这本书可以不看。

(4)真题

真题的作用是最大的。我对真题的使用是这样的—-首先下浏览一遍教材,然后立马看真题,目的在于印证教材的质量是否可以用于考试,而且也通过看真题知道考试的难度,心里好有个底,然后根据真题的难度确定自己的复习策略,该看那些书,我是不赞成最后才看真题的,真题的价值就在于对考试的范围、题型、难度等的把握。我收集了1998年以来的人大历年真题,通过归纳历年真题,大致了解人大老师的出题规律和喜欢,还可以从中预测一下今年大致会考哪些知识点,然后根据知识点去看看可能会出那些题,以及人大喜欢在哪块知识点上出题,这样复习时就可以很好把握重点。比如通过分值的比较,你会发现人大喜欢考明清史,像元史之类的就很少考。大家要根据真题去推。

再者,人大的真题近几年的重复率是很小的,但是可能会考到很多年前的原题,譬如中山舰事件,宇文泰,但是这种原题占的比例很小,不要希望通过做几套真题就可以万事大吉。有很多所谓的师兄师姐说整理出真题答案就成功了一半,我只能说呵呵。

我认为基础一定要打牢,只要你把教材上的知识点都弄进脑袋了,到时只需要根据题干去组织答案就行了,真题只是辅助你找重点找方向的,不要想着把真题吃透了就可以考高分了。

(5)论文

我首先得阐明我的观点,我写这篇文章跟任何机构没有任何关系,也不受他人委托,所以说话很直接,估计很得罪很多人。

我是不赞成在初试还没有过就去看大量老师的论文的,我也看过一些学长的帖子,说人大的题会和人大老师的论文有联系,因此我把近些年来人大老师的论文下载下来,都看了,结果发现根本没有所谓的必然联系,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不客气的说很多学长是马后炮,事后分析得特别神。人大真题里面有一些偏题有可能是某些老师的论文主题,但是比例很少,而且通过仔细复习教材是可以解决的,人大真题的论述题中往往都有一道题都特别偏,但是人大论述题是四选三,我们不要去管那到很偏的题,应付常规题就好了。我特别提醒,对于学长学姐的观点,尤其是论坛里面的,希望研友们看了人大真题后去对比一下,看看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以及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和收益的大小,再去执行可能会比较好。

(6)古汉语

古汉语分为对材料的理解、大段翻译、断句。对于古代汉语的复习策略还是看自己的古文功底,如果给你一篇文章你连大致意思都读不懂那是建议你早做准备,如果时间太短就不要考人大历史。我觉得可以看看王力的《古代汉语》的前三本,这三本书的文章特别多,我建议每个阶段的文章选几篇比较有代表性的看看就行,主要是总结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句型已及常识等,只要能把这些拿下,在练练就好了。由于我很久没做过历史古汉语题,所以我去买了高中和初中的文言文全解,复习了一下其中的实词虚词已经各种句型,感觉就差不多了,我高中的古文功底还不错,所以学起来难度不大,今年考试的翻译做起来还是比较顺畅。

另外我建议可以去看看宁欣—–《中国古代史资料汇编》+《中国近代史汇编》,这两本书收集了很多常考的文章,一定要选择性的看看,尤其是近代的一些文章比如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文章,还有一些清史稿、汉书、二十四史札记等等的选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