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师大经验帖 || 一战上岸,考研要学会“苦中作乐”
个人情况简介
本科是双非一本的广告学,有接触过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相关课程,考新传严格意义上算是半跨,最终的成绩是政治71、英语75、专业课一123、专业课二136,总分405,综合排名第7。
回顾一下备考历程,虽然很辛苦,但亲身经历后发现考研也没有脑补中的“恐怖”:没有经历每天泡在图书馆的艰辛,没有头悬梁锥刺股的那种惨烈。如果一定要形容,我更愿意说这是一个“苦中作乐”的经历。
以下分享我的个人经历和学习经验,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考研前的准备:分析需求和能力
众所周知,在考研这条路上,选择与努力同样的重要。那么我认为“选择”主要就体现在择校与选择辅导班两个方面。
在学校的选择上,我是三月底定下要考南京师范大学的,首先是因为南师在新传方面排名不错,校园风景很吸引我,其次是南京离家比较近,我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在此长期发展的城市,于是就选定了南师。
辅导班方面,我妈妈自己考过研,她认为报个辅导班比较好。但是我这个人头铁,不想报班,自己先去淘宝买了一套南师新传的辅导材料,打算自己学。后来在她的好说歹说下还是报了班……事实证明,报班是非常必要的,不听老妈言吃亏在眼前,尤其是与后来辅导班提供的资料对比,一开始买的那份资料太水了,感觉300多块买了一大摞废纸。
另外也是把自己想的太聪明,以为单枪匹马就能搞定考研(尤其是南师考实务的情况下),太天真。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就是: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报班的话我就选择了笃学,因为和南师比较对口,学姐们给人的感觉也很认真负责。
在此感谢老妈的明智和资金的支持!考研的总体花销还是蛮大的,来自家人的支持必不可少,作为考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量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
复习经验
复习经验我就从总体时间规划和单科复习经验来讲。
整体时间规划
(forest截图)
forest的截图其实蛮能反应我的学习历程的,大概分成三个阶段:
01
4-6月
三月底选好学校以后就开始买指定的参考书,断断续续的看了一遍,这段时间看书的目的就是留下一定的印象。因为大三下课程和作业蛮多的,所以这一阶段并没有开始系统的学习,每天睡前会背一会单词助眠。放暑假后先回家玩了十天,7月5号开始回校复习。
02
7-9月
暑假我认为在整个考研时间表中是比较重要的阶段。我们的暑假比较长,大概放到9月17号。这一阶段重点是就是:打基础,做笔记,为背诵
做准备。这段时间的进度大概是政治一轮、专业课两轮、实务开始练习、英语真题做完一遍。每天有效学习时间8h+,一周学习6天。
03
10-12月
10月后可以看到我的forest没怎么用了,一方面是因为需要上课,另一方面是我发现把手机放在舍友那里比种树管用(看看那些枯掉的树,这让人忧愁的自制力)。我们大四上的课其实不少,基本的出勤和作业还是要完成的,还有党课、志愿者……这时候就需要稳住心态、见缝插针的学了。这段时间有效学习时长保证每天10h+。
因为我不喜欢出声背诵,所以备考地点主要是寝室,或是待在人比较少的教室,能够减少很多在路上的时间。不过建议自制力不好的同学还是要去图书馆或自修室,学习氛围会更加浓厚一点。初期我的舍友都打算考研的,结果后来纷纷变道,一个准备出国,一个保研,一个工作,只留下我一个(手动捂脸),当然她们在我备考的过程给予了我很多的爱与支持,也愿意给我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对此我非常感激!
单科复习经验
01
英语(75分)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英语的情况,底子中等,四六级一次过,分别是548和458。在英语材料准备方面,单词书购入了恋恋有词、阅读买了阅读的逻辑、长难句买了何凯文、作文书是王江涛,真题(英语一和英语二)全部使用的张剑的黄皮书,考前用了何凯文的冲刺模拟卷。阅读和长难句的书我都看了一点就弃掉了,如果英语水平和我差不多的同学,可以避开,做真题就够了。
单词——暑假初期,背了几天恋恋有词,发现用纸质书背单词根本就不!适!合!我!特别容易看着看着就犯困,于是我转战用墨墨背单词。此处我需要夸一下墨墨,虽然一开始嫌弃它的界面设计不符合我的审美,但它确实为帮助我背单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从我个人角度而言,它的优势是有“模糊”的这个选项、例句丰富、而且能够根据你的遗忘曲线进行一定的调整,能够提高记忆效率。
同期我的舍友在准备出国,她使用的是“不背单词”app,因为觉得界面比较好看,背单词的时候心情也好。说这些也希望大家在备考的时候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习惯,不能因为一两篇经验贴或者软文就认准某种方法/某个参考材料,要有自己的判断在,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真题——整个暑假期间我把2000年之后的英语一真题和16年前的英语二真题都做了一遍,16到19的英语二用作最后模拟用,节奏大概是两到三天一套,方式是第一天计时做题(答案全部写在纸上,这样可以刷第二遍),二三天对照答案进行订正,期间会把各种不认识的单词直接在答案册上标记出来并进行补充(如下图),第二天回顾一下,这样单词和题感能够同时进步。我的整个英语复习基本就是在做真题的基础上完成的,虽然专硕考英语二,但英语一的翻译我也会做,毕竟英语这个东西考查的就是一个语感,英语二翻译更要重视一下整体的流畅感。
作文——我是十月份以后才开始关注作文的,感觉时间有点紧迫,时间充裕的同学九月份就可以开始准备了。有一本作文书会很省事,但是要学着总结属于自己的模板,我时间不太够了,模板准备的模模糊糊,考场上也有点力不从心,总觉得还有进步空间。
英语的视频方面,我只看过刘晓燕老师的作文课,她太幽默了,我一般当下饭视频看。
02
政治(71分)
政治我使用的全部材料包括:精讲精练、考研1000题、风中劲草、肖四和肖八。
7到8月配合视频过了一遍精讲精练和1000题,看一章做一章。但是由于看视频的时候玩手机玩的很厉害,基本上都算无效时间,做题前需要自己重新学一遍(不要学我!看视频也要专注!)
肖四和肖八来之前,我刷了两遍1000题和一遍真题,只做了选择。第二遍1000题的时候开始总结错题,加深印象,配合风中劲草一起适当背诵。风中劲草的内容比较简练,但是排版和配色真的很不行,本设计狗看的很痛苦。
(准备了一个本子,政治错题还有各种比较难记的知识点都往上面记,偶尔翻翻巩固印象)
主观题我是完完全全依赖背肖四,但是这次考试肖八里的好像也有考到,所以尽量多看看,有点印象后考场上也能多扯一点。
03
专业课(136分)
专业课部分又分了理论和史论,参考书目包括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骆正林老师的《新闻理论教程》、方晓红老师的《中国新闻史》、郑超然等主编的《外国新闻史》。南师的题目相对比较基础,所以掌握好课本内容非常重要,四本出题比重差不多。
《传播学教程》和《新闻理论教程》都是结构非常清晰易懂的教材。《传播学教程》我7月份开始自己精读了一遍,方式就是边看边记笔记,加深理解和记忆。7到9月一共认真刷了两遍并开始背诵。《新闻理论教程》看了一遍书以后就开始背笔记了。暑假期间我看了一遍彭兰老师的《网络传播概论》,这本书我认为很重要,初试时可以适当看一下进行补充,我在准备复试的时候重看了一遍,感觉大佬就是大佬,每次看有不一样的收获。
史论是我最头疼的,虽然是文科生,我的历史比生物还差,书看过第一遍的时候脑子空空如也。那么我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方法对课本进行了梳理。
中国新闻史使用了有道云笔记,每章先列出框架,然后再使用打字的方式把课本内容进行简化和整理。暑假每天敲敲打打,基本上算把这本书重新手打了一遍。期间我还会搜一些重点人物的背景资料,有助于加深对人物的印象,还知道了很多冷门的点,比如蔡和森和向警予曾经是一对夫妻……另外我还看了好几遍瞿秋白的遗书《多余的话》,大家也可以去看看。这些拓展,会让我在背诵知识点的时候会多一点情感,背起来更加的轻松。
(中新史笔记截图)
外国新闻史更是让人难过,内容多到无法依靠打字梳理。我就用goodnotes对重点的几个国家进行简化和整理了一遍,为了让这个过程轻松一点我就会尝试各种颜色的笔,看看哪些配色比较醒目或是好看……
(外新史俄国部分笔记截图)
虽然假期花了很多时间整理自己的笔记,但后期看的很少,毕竟笔记不是重点,记住才是重点,这其实是一个帮助自己梳理框架和初步记忆的过程,不要陷入一种“笔记记的好看我就都会背了”的错觉里。开始背诵以后我是以笃学的资料为主,对我来说比较难的、或者资料不够全面的章节,我会使用自己的笔记。
作为一个三分钟热度的双子座,每天都在拼命地找新鲜感,想让学习生活变得有趣一点,希望你也可以在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子。
大概十一月开始的时候会跟着热点课和各类公众号每天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整理热点专题(打字,效率比较高),毕竟新传是一个很灵活和求新的学科,不能局限于课本,而且比起专业课背诵,整理热点对我来说更像一个放松脑袋的过程。
关于模拟考,笃学有四次模拟考试,第一次考的时候我书都没背全,空了大片交上去,后面几次逐渐跟上了。模拟考试可以帮助你测试每个阶段的水平和锻炼考场状态,四次模拟考,从面对试题大脑一片空白到可以填满整个试卷,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成就感满满。初期背书感到很艰难的小伙伴不要心急,背书就是这样,总会从量变到质变!
(最后一次模拟考的答题卡)
04
实务
实务部分如果是跨考的同学,请务必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一个辅导班。
首先,实务也要考背诵的,南师提供了四本参考书目,这四本里两本讲消息、两本讲评论,而且各有重叠部分,看书自己总结太消耗时间了。我用的笔记就把四本书浓缩了一下,非常够用了。实务的理论部分我是九月下旬开始背诵的。
其次,实务实务,考的就是你的实际操作能力,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笃学实务班有讲解课和批改次数,讲解课我一般听录播(可以二倍速hhh),课程比较丰富和全面,对于考试绰绰有余,而且能帮助从未接触过消息和评论写作的我快速入门。笃学有10次批改次数,我不是次次参与,会按照每周的题目和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否练习,毕竟写消息评论策划还是蛮消耗脑细胞和时间的……当然即使练习不写出来,也要对题目进行一定的思考,并从一些优秀的作业里总结经验。
因为我是一个比较热爱新传的人,常年走在吃瓜第一线,也对社会上的各类热点保持关注和思考,所以在实务的学习中也比较快乐,刷微博热点新闻也会顺带思考一下消息怎么写、评论有哪些角度……希望大家选择新传也是真正的热爱它,热爱会让学习轻松很多!
终极考验:心态
我个人感觉,心态是考研中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把总是把考研这件事像座大山一样压在心头,那么每一步都会走的很艰难。我在整个复习过程就尽量保持平常心,因为我理解,无论这一阶段作出什么选择,考研、工作或是出国,不同的赛道都同样需要努力,即使考研失败了,也不意味着人生就是失败的,还有很多可能性等着你。
好心态还依赖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放松。我是属于晚睡晚起型的,十月以后是晚一点到早八点,和舍友的作息也比较同步也不会打扰到别人。中午会午睡,事实证明,只要作息足够规律,睡得晚也不会秃头。
放松的话,假期在学校学习,每天有固定的娱乐时间,每周设定了一天的休息时间,和舍友出去吃吃喝喝放松一下,日子过的飞快。我一直觉得学习也没必要从一开始就绷着,正视自己的娱乐需求,平衡好就可以。反之,如果是每天泡在图书馆,看五分钟书玩五分钟手机,或者是因为学习太久太过疲惫看不下书去,即使每天从清晨待到深夜,除了感动了自己,又有什么用呢?当然,后期充足的学习时间也是要保证的,要循序渐进地提高有效学习时长。
心态崩了的时候当然也有,第一次是发现原来自己差一名就可以保研,前一名的同学还保去了南师,就陷入为什么以前不好好学习的悔恨中……但是忧伤了几天后认了,毕竟大学里比较散漫,没有为保研努力过,那就没有理由为此感到伤心。第二次是临考前一个周的时候,真的是学燥了,而且越学越感觉自己什么也不会,非常的崩溃。最后是一顿丰盛的晚餐拯救了我,放松过后就又回到了一种比较淡定的状态,考试那几天也没有紧张,睡的特别香,考场上精神状态相应的很好。
(12月的时候发过的一条微博)
其实考研路上,每个人都会经历自我怀疑的过程,所有的焦虑都有一个根源:“我能考上吗?”为此,我会不断告诉自己,即使失败了,我还是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我收获了一个不再迷茫和懒散的,懂得为目标努力的自己,这已然是很珍贵的事情。怀着这种感恩(?)的心情,会更加坦然的面对未来的种种可能,备考过程也更加的轻松。
最后,希望大家能以平常心看待考研这件事,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法,学会从学习中寻找快乐,好的心态+适合的方法=好的结果!
图源 | 作者提供&南师大官微
作者 | 二一
编辑 | 七七
责编 | 白玖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